标题摘要内容
多重导向下的古城景观照明设计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3-05-16 | 1326 次浏览 | 分享到:
古城镇以建筑、街巷、牌坊等设施为载体记录当地的人文历史,近年来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乡村振兴的快速推进,古城镇越来越受到关注,对古城镇的保护利用已成为文化复兴的重要支撑。但总体上,目前古城镇夜景照明仍存在标准不一、手法随意、光效雷同、单调乏味情况,给游客带来平淡的体验感,也无法体现古城镇间的个性化差异。本文以千年州府规制的严州古城为例,对古城镇景观照明整体布局、考量重点、艺术手法、关键问题进行阐述分析,以期形成能够真正表达古城镇文化特征且又能给游客带来清新、雅致体验感的艺术化照明设计手法。通过这些手法,能够让古城镇在彰显文化特色的同时焕发出新的生机,进而以美的方式传承文化基因,助推文旅融合及夜经济发展。

 

杭州运河集团严州古城(梅城)综合保护开发有限公司 王刚

浙江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沈葳

杭州运河集团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赵明亮

上海碧甫照明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余小燕

 关键词:多重目标 古城镇 景观照明 设计手法 艺术性

引言

严州古城(梅城)地处新安江、兰江与富春江三江交汇点(图1),北枕乌龙山,南临三江口,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梅城旧称严州,三国吴黄武四年(公元225年)设县制,唐神功元年(公元697年)设州制,1959年因新安江水电站建设后水路交通削弱,行政区划调整,撤府变镇。在古代,因其所处极其重要的军事战略地位而备受关注,汇聚了严子陵、谢灵运、李白、范仲淹、陆游、孟浩然等名人志士在此任职或游历著说[1],先贤们在严州留下了众多人文景观与诗文佳作。梅城有1700余年的县制史,1262年的州制史,2015年被评为浙江省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这座“千年古府”积淀了辉煌的历史记忆、丰厚的文化遗存。2018年,浙江省委决定开展以梅城为样板的全省美丽城镇建设,省委书记批示“建设新时代美丽城镇,再现千年古府新风貌”。在此背景下,梅城综保工程正式启动,古城面临着街巷建筑梳理修复、人文景观提升、文商旅融合发展等新的任务和挑战(图2)。

图1 梅城古镇区位图

1 多重目标导向

浙江省委明确梅城美丽城镇的目标是打造全省美丽城镇样板和全国美丽城镇标杆,根据这一总目标,梅城夜景照明工程将承担着重要的使命,有着多重的目标导向(图3)。


图2 梅城古镇布局图

(1)展现古城的文化,将历史元素以光的形式进行映衬表达;

(2)展现古城的“美”,形成一幅古朴雅致又清新灵动的画面;

(3)激活古城夜经济;

(4)打造国家层面的古城镇夜景标杆;

(5)与三江口大区域规划相衔接融合;

(6)成为拥江(钱塘江流域)发展的示范与引擎。

图3 古城夜景照明多重目标导向

2 整体构思

首先全方位了解严州古城历史沿革及文化特点,其次根据古城街巷、建筑、景观方案及现场情况,提炼出有代表性的建筑及街巷“文化面”和“景观面”,同时结合拥江发展战略、钱塘江流域整体照明规划、三江口大区域规划、严州古城规划,构思分级提升区域。最后,综合严州历史文化、特色区域及展示面、规划布局定位编制夜景照明策略和方案,形成与古城文化、未来发展深度融合的特色化景观照明(图4)。

图4 古城夜景整体构思路径

3 景观照明原则

(1)在整体色调上,光色温要与古城风格吻合,达到相映成辉的效果;

(2)在文化表达上,要将光作为精妙的“画笔”来勾勒突显重要区域及构件;

(3)在视觉美学上,一方面精巧构思每个重要区域的投光方式、范围、角度、功率、色温及其所营造“美”的光影效果,另一方面要注意管线、灯具等设施的“隐”,减少对视觉的干扰;

(4)在空间层次上,要运用好周边双塔、山体、城楼、建筑、树木、水面在不同高度的层次设计,分析平面上不同点位山体、城楼、树木、江面等给人的视觉体验感;

(5)在动静结合上,要突破传统思维,大胆尝试用色彩运用与光色变化或投影的“动”给古城带来的活力,让古城既有典雅的“叫好”又有活跃的“叫座”。但在“动”的区域选择上要推演研究,尤其要考虑声光电对周边的环境影响和集散面。同时,在动静比例上要合理控制,让“动”起到点睛与升华的效果,不可因追求人气而破坏古城“雅”的格调;

(6)在自然共生上,要尽量减少光对人休憩、树木生长、鸟类生活的不良影响,避免有的景区粗放式做法,破坏生态;

(7)在文旅融合上,要重点考虑夜景线与旅游线之间的整体关系[2],考虑夜景“亮点”与旅游和产业“节点”之间的匹配,让夜景助推文商旅融合;

(8)在分级控制上,要统筹考虑工作日与节假日的时间区别、文旅区与住宅区范围区别;

(9)在低碳节能上,要采用最先进技术的LED灯具与联动控制系统以节约能耗。

4 设计手法

4.1 传统街巷建筑

传统街巷建筑是古城的灵魂,承载着古城的历史基因,也是古城内涵最丰富、底蕴最深厚、生活最贴近的文化景观展示面,所以街巷建筑夜景照明效果显得十分重要[3],尤其是在多重目标引领下更好地以艺术化的思维和手法将古城镇的传统以美的方式展现。因不同古城镇的年代、风格、规制、街巷肌理、业态定位均有不同,所以对古城镇的街巷建筑照明设计手法要采取“因地制宜”的原则,切不可生搬硬套。徽派建筑是典型江南特色的建筑体系,典型构成是民居、祠堂、牌坊,典型特色是黛瓦、白墙、马头墙、挂落、回廊、花格窗,本文所指的传统建筑是指以徽派建筑为代表的传统建筑,其他如闽粤民居及西南民居可结合参考。

(1)街巷尺度影响。古城镇街巷虽风格不同,但却有一定的规律性。笔者认为古街巷夜景设计要重点考虑街巷本身宽度(B),同时要兼顾街巷两侧建筑高度(H)与街巷宽度(B)比例(图5),即高宽比H/B=α。经过对国内多个古街巷亮化情况观察总结,从视觉体验角度得出以下观点:

①当B≥5m(或单面街)。除根据现场情况在建筑檐口安装洗墙灯及灯笼、屋面安装瓦面灯外,宜在两侧建筑马头墙上投光约80%面积的光斑,需要注意的是马头墙靠外侧尖角区域应打亮,沿街视角可形成明显的纵深感和灵动的空间感(图6),在此宽度时,α一般对夜景效果影响较小,该手法适用于白色或清水砖立面古建筑照明。

图5 街巷尺度比例示意图 图6 B≥5m街巷照明手法及效果

②当2m≤B<5m。此区间“街”已变为“巷”,檐口内侧可安装洗墙灯形成舒适的空间感,但屋面瓦面灯不建议安装,主要原因是空间压缩后亮度不宜过高,另外考虑到人行走在巷中的视线感,如安装瓦面灯则容易让行人产生“压迫感”。在此尺度上,马头墙建议采用极小功率灯投光,投光面积约50%即可(图7)。巷两侧灯笼和跨街灯伞可用来衬景(图8)。对该尺度巷来说,在纵深方向形成错落有致、精致典雅的“小景”较为重要,但要注意色彩协调。

图7 2m≤B<5m照明手法及效果

图8 2m≤B<5m街巷灯伞效果

③当B<2m。此区间“巷”已变为“弄”,空间更为狭小,瓦面灯、马头墙灯均不宜使用。该尺度弄堂一般作为通行功能需要,常见于江南民居。如何既要保障通行需求,又避免极近距离的眩光是首先考虑要素。这其中又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当α≥3.5时,可采用山墙洗墙灯辅以侧墙灯笼进行照明(图9),但要注意的是洗墙灯以功能照明为主,其调试角度应向山墙侧倾斜35°左右(需根据现场情况调整),既要尽可能洗亮山墙大面以体现历史的斑驳感,又要确保行人无眩光;二是当α<3.5时,建议不采用山墙洗墙灯以减少眩光,可采用防眩光地灯辅以灯笼照明。

图9 B<2m灯笼照明效果

以上虽是根据不同街巷空间尺度提出的相应设计手法,但在实际应用中要因地制宜,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因为往往古城镇的房屋高低错落、纵横交错,同时要考虑不同点位的人所看到同一街巷不同感受,所以要求设计师要深入现场进行多角度的视线分析。

(2)街景融合设计。街巷夜景照明无法孤立存在,美丽城镇的标杆要求街巷具有独特的韵味和体验,而中国人所追求的建筑美学往往是四维或五维融入时间和运动后的带有节奏感或戏剧式的体验,用光辅以建筑布局让游客从一个空间进入另一个空间产生情感上的变化。笔者认为照明设计师一定要清楚这点,所以在传统街巷中的夜景照明设计结合商户业态和景观小品、植物微景观互衬互映实现街景融合显得尤为重要,不同的设计师差别可能就是体现在对这些“细微”之处的处理。

①结合巷弄小品。

传统巷弄中往往会根据景观的需要和空间秩序的安排在局部区域设置小品以增添趣味。夜景照明与这些小品的巧妙结合往往会营造“意外”欣喜的效果。小品的设置宜选择在巷弄中的凹区或宽巷与窄巷的转角处(窄巷墙体上)(图10和图11),当游客在宽巷中漫步到转角处的不经意间眼前一亮,这样可以打造“移步换景”、“处处新奇”的浪漫美妙和戏剧性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小品的投光要注意两点:一是尽量避免给游客造成眩光;二是若其上有文字,则宜将文字用光映衬便于游客了解街巷的文化,同时实现更美的效果。

图10 结合街巷主题文化灯光小品

图11 空中飞鱼小品照明

②结合绿化微景。

在传统巷弄狭小、硬质的空间中,植物微景扮演着重要的软化和美化角色,植物能给单调的小巷注入盎然的生机。但往往很多古城镇仅重视植物的白天景观,忽视在街巷夜景中其重要性。严州古城三星街在植物微景方面做得较好,有的是根扎在街边的凌霄等爬藤类植物,花色艳丽,活力十足,有的是街边野趣十足的狼尾草增添古街巷朴实自然韵味,有的是院落转角处芭蕉树展现的挺拔飘逸之美,笔者以三星街为例研究巷弄植物微景照明注意点:一是针对小草本植物如狼尾草、春羽、鸭掌木,应通过环境照明补光即可,切不可单独在其旁侧安装灯具;二是针对小灌木如黄金串钱柳、千年木或小型乔木如龙血树(图12),这些品种色彩较丰富,可通过小光束角的暖光灯,突出其独特的色彩和姿态魅力;三是针对桂花、玉兰等乔木或芭蕉等大型草本植物,宜采用侧下方设置投光灯方式;四是不论哪种投光,均要优化灯具安装位置和角度,不宜与游客过近,尤其是较美的“打卡点”要留出拍照观赏空间,避免灯具入镜。

图12 小灌木龙血树照明

③传统与时尚碰撞。

古建、古街、古董这些传统元素是古城镇的核心构成,在多重目标导向下,要求古城镇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要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这就要求“老古城”必须要与“新时尚”进行碰撞融合,在夜景照明层面也要做出大胆的尝试[4]。通过RGB灯具所营造的丰富浪漫色彩对能够代表当地传统文化的特色建筑构件进行投光以增强建筑的“神秘感”和“时尚感”(图13),或对古城镇局部开敞空间、街巷转角的乔木如银杏、乌桕、无患子投光,形成“春夏秋冬”四季变幻的绚丽美妙之意境(图14)。在传统与时尚碰撞融合中应注意两方面:一是要巧妙识别古城镇现有的建筑、景观中哪些可以结合的“点位”,并非所有老构件或区域都适合,选取的原则是“特色点睛”和“诗意光效”;二是对特色老构件采用变幻投光时,要测试光对老构件的影响,控制光的强度(防止字或纸褪色等可能情况的出现);三是要对变幻的光色进行精心测试和调试,要剔除“俗”的不合时宜,创造“雅”的浪漫温馨,色彩种类不宜过多,尽量通过色彩变化在每一种色彩短暂停留的瞬间让游客感受到不同历史年代的“质感”与“场景”;四是碰撞并不局限在单区域或单构件的层面上,而是可以在更大的视角上采取“区域互动”的手法布局,让游客置身其中仿佛进入古今穿越的时空隧道,或变幻莫测的梦境。

图13 特色构件(月梁)投光手法

图14 局部开敞空间乔木RGB投光梦幻效果

(3)特色单体古典建筑照明手法。

单体古典建筑相对街巷建筑不受环境空间尺度影响,特色古典建筑往往在形态、材质、构造等方面有着鲜明的特点。设计师应采用艺术化灯光手法将这些“特色”面以美的方式展现出来。代表性的如文化地标亭台楼阁陡峭的飞檐上有龙、獬豸等戗兽,这些戗兽在古代不仅有着良好寓意,也代表着建筑的等级,往往还作为该建筑(构筑)物精神的象征,对于这些“微构件”,设计师要巧妙地用“隐蔽”投光将构件最美的面以最佳的角度呈现给观赏者(图15)。再比如针对严州古城元代老城墙,采用2200K洗墙灯对门洞斑驳的“历史面”投光,让人穿越其中仿佛触摸到历史的古老与沧桑(图16)。

(4)牌坊照明手法。

牌坊是一种特殊的“构筑物”,在古代一般经皇帝批准才可建设。牌坊的核心价值在于对“有功于国、遗惠于民”的仁人志士或先进事迹进行表彰,传递的是引领示范的意识理念。

图15 亭台飞檐戗兽投光手法

图16 古城墙“历史面”展示

所以对牌坊的照明设计非常值得研究,严州古城自宋朝以来共有130余座牌坊,可见其历史地位,但保留下来的较少,现存牌坊多是在2018年以来全省美丽城镇建设中复建而成。笔者通过对多个古镇古街调研情况来看,目前牌坊亮化手法存在一些通病:一是牌坊“过亮”,在照明设计中采取“通亮”的方式,未体现牌坊的艺术美感;二-是投光缺少“着力点”和“侧重点”,未体现牌坊的文化内涵和价值精神;三是线路、控制器和灯具过于明显,尤其在白天显得杂乱(图17);四是夜晚存在“眩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提出以下解决方案:一是针对狭小街巷上的牌坊,牌坊周边往往会有古建或较高绿化沿街排列,对于该布局,宜选择在周边建筑相对隐蔽处安装投光灯打亮牌坊,投光灯宜安装在地面以上3m左右,但要注意控制光束角以取得最佳投光效果,宜借助绿化适当遮挡多余的光,且应在牌坊周边区域(尤其是沿街轴线方向)测试避免游客眩光,选取最佳投射位置和角度,所强调的点位应是最能代表该牌坊文化和艺术价值的区域如坊名、人物花鸟等浮雕;二是针对广场等开敞空间周边无建筑或树木安装投光灯或遮挡不足“漏光”导致眩光的牌坊,宜采用在牌坊主体上直接安装灯具投光,但须采用“极小”体积灯具,且应斟酌投射面,布线尽可能采用仿真“爬藤植物”方式隐蔽,采用该方式投光切忌“通光”,仅在重要区域如坊名、花板、浮雕、柱体根部等投光,安装时需不断测试以取得对灯具、线路最大化隐蔽,同时避免眩光。

图17 灯具及管线影响牌坊白天效果

4.2 文化元素导入

对古城镇来说,夜景照明设计要考虑将当地特色文化元素进行导入,以增强游客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文化导入切记“大而全”,一定要精选少量元素(不宜超过两个)。严州古城夜景照明文化导入方面有两种做法:一是在街巷采用“梅花”形灯笼,半朵梅花城的故事以一个清秀雅致的灯笼生动展示;二是在庭院灯云石上印刻彩色古城LOGO,生成自然韵味。这两种做法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在“小”的地方巧妙植入文化元素,且文化能够以美的方式展现(图18)。

图18 当地特色文化元素导入

4.3 山体照明

严州古城三面环山,通过山体照明可以形成鲜明的层次感,但须控制山体照明范围和强度,更应侧重对自然生物体的保护,同时节约投入。为了打造山水人文整体效果,可以对山体局部进行照明。笔者认为山体照明宜结合山上寺庙、古塔等标志性建筑物,以映衬建筑物为重点,对其周边树木进行适当投光,色调宜选暖光,同时选择最佳观赏点作为主景面。

严州古城有南北峰塔,两座塔始建于宋朝,其作为严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实物见证。在夜景设计时采用该方法,夜幕降临时新安江畔原本古朴的南北峰双塔在周边灯光的映衬下增添几许庄重、雅致的格调,矗立在各自的山峰上隔江相望,仿佛在诉说千年往事,在金色山巅衬托下的古塔与古镇、江水相映成辉。

4.4 水域照明

古城镇尤其是江南地区的古城镇中水域众多,包括河道、湖面等,严州古城地处新安江畔,所以水域照明是能否“照靓”古城的关键。

(1)河道。河道往往贯穿古城镇,因为河道属线形态且较窄,笔者认为河道夜景照明设计时应将其作为古城镇一部分,光色温宜与古城街巷建筑暖色调相协调,以衬托街巷建筑之美,但光色可以采用RGB灯具形成节假日模式和平日模式(图19和图20),节假日时开启绚丽烂漫的梦幻灯光,增添时尚感和沉浸式体验,配上岸边轻音乐尽显诗情画意。

图19 玉带河节假日绚丽模式

(2)湖面。严州古城内有东湖和西湖,每座湖水域面积约7公顷。与玉带河照明手法不同的是,东西湖虽在城内,但其驳岸采用RGB灯具光色变幻投光,让游客逛完古城核心区体验“古感”后迅速陶醉在浪漫且梦幻的美丽湖畔,感受古城在新时代的“时尚”魅力(图21和图22)。之所以采用该手法是因为每座湖水域面积较大,其可形成独立的夜景风格,尤其是在多重目标导向下应提升古城的“时尚感”与“趣味性”,打造文旅融合的结合点。

图20 玉带河平日丹青模式

图21 湖面琥珀色意境

图22 湖面湖蓝色意境

(3)江面。美丽的新安江流经严州古城,如何让游客在夜晚欣赏到江之美,需巧妙构思和表达。因新安江梅城段驳岸均为自然散落的毛石,非直立驳岸,若直接在毛石驳岸上做文章则会投入巨大,灯具容易被淹,同时在白天灯、线无法完全隐蔽,破坏“自然”感,且存在较大安全隐患。为规避上述问题,需寻找新的路径和手法。经现场勘查和效果对比,江边排列挺拔的水杉作为切入点,采用RGB灯具对水杉投光,巧妙之处在于利用江水的宽度和古城视角不仅能让游客看到江对面岸上水杉四季变幻的迷人场景(图23),而且透过江面看到水杉在江面的倒影浮动梦幻,同时与山体、古塔交相辉映,营造出江天一色的壮美景观。

图23 江面水杉四季变幻效果

4.5 投影

古城夜景以静为美,但适当的“动”可作点睛之笔为古城增添生机和乐趣。投影面的选择有两点建议:一是尽量不要在单独幕布上投影,避免刻意感,投影面宜与周边环境融合;二是观众区要选择在开敞的大空间,人群可以迅速集散。严州古城做法是将3D投影选择在古城南北中轴线的最南端元代古城墙上,空间开敞,以声光色生动震撼的画面展现古城辉煌的州府、书院、军事等文化(图24),让古城文化以生动方式“复兴”的同时,大幅聚集人气,通过抖音等网络工具快速传播,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观看,有力提振古城夜经济。

图24 古城墙3D投影强烈视觉光效

4.6 层次感营造

在古城夜景氛围营造时,设计师要注重层次感的运用。以观众在多点位的视角构想层次营造手法。

层次包含高度方向和远近纵深两个维度的不同层次。严州古城地处三山环抱、三水交汇区域,层次感营造具有先天优势,通过山、塔、江岸水杉、建筑天际线、商铺灯笼、庭院灯在高度上打造鲜明的四级层次,在纵深上形成明显的三级层次,通过江水泛光倒影连接远处山塔和对岸水杉,拉近了古城中的人与自然之间距离。

4.7 光环境线路组织

在古城夜景设计中,要力争将光作为引导游客集散的工具,光的布局应与古城规划人流动线有效衔接呼应[5],应精心安排。严州古城着重打造的是城南核心区,重点是三星街——东门街、正大街——南大街两条十字轴线以及中轴线两侧的东湖、西湖,即两线、两湖布局(图25)。对于两线上的古街,用暖色投光灯、特色文化标识灯笼让游客回味古城的记忆,游客在古街上玉带河灯光的引导下会来到东湖和西湖,感受时尚带来的“脉动”,当游客继续沿着中轴线(正大街——南大街)走到最具标志的南端澄清门时看到古城墙巨幅投影时产生了观感和情感上的升华,内心受到震撼,这些在严州古城都是通过光的布置加以实现(图26)。

图25 古城核心区亮灯总体布局

图26 古城光环境线路组织

5 低碳管理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古城镇夜景照明应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紧扣“低碳”主题。严州古城在夜景照明节能方面,采用最新的硅基金黄光LED光源灯具,该灯具黄光转换率24.3%(远超国际水平9.63%),电光转换率提升超2倍。另外,古城在设计上采用多节点节能控制系统,在联动控制上采用智能识别信号低能耗设备。通过灯具和控制系统的“低碳管理”,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约电能。

6 效果分析

在多重目标导向下的古城镇亮灯应根据多种目标定位和边界条件,结合古城肌理关系和规划布局来设计。严州古城亮灯按照该原则进行规划设计,但在具体实施上受客观条件限制,主要体现在:一是整体投入较大,需分阶段实施,分阶段过程中存在多个实施主体,各标段对同一设施如牌坊的处理手法存在区别;二是存在一定的“高起点”、“低落地”情况,在具体实施中为控制成本,各点位灯具数量、品质上“打折扣”。这两种因素叠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景观的整体性与协调性,这也是国内其他古城镇今后在打造标杆样板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之处。从分阶段实施效果看,总体上严州古城夜景实现了预定目标,后续将根据实际条件继续实施。

7 结论

本文以浙江省美丽城镇样板——严州综保工程为例,探索在多重目标导向下的古城镇夜景照明设计,对需重点考量的因素和代表性设施光氛围营造手法进行详细研究。虽然本人通过以实践为基础的探索分析得出较多有价值的结论,但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不同场景,因地制宜,灵活应对,不可生搬硬套。通过研究,能够让古城镇的传统建筑和街巷肌理在光的映衬下以美的方式生动展现,让千年古城的厚重历史与文化底蕴以“艺术化”手法彰显出新的生机和魅力,让更多人热爱传统文化,推进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同时,该手法在较大程度上促进了夜经济和“网红经济”,为今后古城镇开发利用提供有价值的探索。

参考文献

[1]缪承潮,朱睦清.严州文化全书(千年梅城)[M].杭州:杭州出版社,2019.

[2]孔德敏,徐晴,陈洋.常州市“城乡夜景+N”旅游发展新模式[J].照明工程学报,2021,32(1):140-147.

[3]李大伟.城市历史建筑和街区景观照明设计的实践报告[J].照明工程学报,2021,32(4)168-176.

[4]王逸雯,王敏洁,李夏.视觉刺激诱发情绪的表达抑制研究[J].人类工效学,2012,18(4):1-6.

[5]江莉莉.特色文旅主题商业街区灯光设计要点[J].照明工程学报,2020,31(4):177-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