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电解铝重复建设要警惕五大不良后果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1-03-03 | 4 次浏览 | 分享到:
新华网北京8月18日电(记者 刘铮)近年来我国铝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到去年底,已形成产能510万吨,当年实际产量435万吨,成为世界第一大电解铝生产国。今年上半年,电解铝产量净增54万吨,同比增长26.7%。 

  在市场需求以及1998年至2000年期间电力供应相对过剩、有些地方出台优惠电价政策等诸多因素刺激下,近年来,一些地方和企业不顾市场的实际情况、产业政策、环保法规的要求,盲目新建电解铝项目,能力急剧扩大。为加强宏观调控,引导行业有序发展,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已连续两次发文,提出在铝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注意总量失衡的问题。 

  虽然目前电解铝投资有所降温,但在一些地方建设电解铝的积极性仍然很高,还在策划新的电解铝项目。据统计,目前国内在建和拟开工建设的电解铝规模近400万吨。如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届时全国电解铝能力将达900万吨左右,远超过国内市场需求,即使考虑出口的因素,产能也将过剩。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指出了其不良后果: 

  一是加剧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我国电解铝企业数量超过全世界其他国家电解铝厂数量总和,但企业平均规模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我国铝行业国际竞争力不强,只有在低电价的优惠下,才能使价格具有一定的竞争力。新增加的企业相当数量建在了能源紧张的地区。电解铝产能盲目无序的扩张,扭曲了产业的合理布局,加大了结构调整的难度,制约产业升级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 

  二是氧化铝原料供应严重短缺。到去年底,国内6个氧化铝厂形成氧化铝产能530万吨,预计到2005年最多能增加到750万吨,仅能满足350万吨电解铝能力的需要,不足部分需靠进口解决。由于我国大量进口氧化铝,已导致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上涨,受其拉动,国内氧化铝价格自去年12月份以来上涨了77.8%。 

  三是加剧了一些地方电力供应不足的矛盾。电解铝是高耗能产业,产能的迅速扩大,加剧了一些地方电力供应紧张,已影响到当地居民正常生活用电,也使建成的电解铝能力难以正常生产。据不完全统计,受电力、氧化铝供应紧张制约,已有70万吨新建成的电解铝能力不能按期投产。 

  四是经济效益已出现下滑。受近期氧化铝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上半年电解铝行业实现利润较上年同期下降了9%。由于氧化铝价格居高不下,以及电价的上调,预计下半年电解铝行业的经济效益将会下滑。 

  应当指出的是,电解铝成本中电费占38%,我国电解铝厂是在优惠电价下才得以生存和发展。上世纪90年代,在每千瓦时电价高于0.3元时,我国电解铝厂曾全行业亏损,当时政府给予每千瓦时0.25元的优惠电价,才使电解铝厂走出困境。一旦电价完全市场化,多数电解铝厂将出现亏损。 

  五是银行贷款风险增加。电解铝单位投资一般在0.6万至1万元/吨,已投产和在建电解铝项目的投资大部分是使用银行贷款。由于今年上半年氧化铝价格和电力供应的市场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新建能力不能按期投产达标,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滑,预期效益难以实现,还贷能力减弱,使银行贷款的风险凸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