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特高压技术电力瓶颈破除的关键
来源: | 作者: | 发布时间: 2021-03-03 | 236 次浏览 | 分享到:

  2011年,由于国内经济增长,电力需求旺盛,但是水电出力下降,电煤供应十分紧张,全国24个省级电网相继缺电,最大的电力缺口达到了3000万千瓦,国内电网公司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保电战争。2012年,尽管全球经济低迷,欧洲深陷债务危机泥沼、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但是我国经济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对电力供应的需求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电力瓶颈如何破解呢?国家电网公司给出简单而有力的三个字--“特高压”,并在2012年为这三个字做出了强有力的注脚。

  2011年12月16日,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扩建开始正式运营,经过扩建提升,该工程单回线路输送能力达到500万千瓦,成为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输送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交流输电工程。

  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是我国第一个特高压工程,该工程于2006年8月获得国家核准开工建设,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建设,全线长达640公里最大输电能力280千瓦。2009年开始运行以来一直保持安全稳定的状态。

  这条线路联通了华北电网和华中电网,为湖北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为湖北省新增北方火电约300万千瓦,每年可为湖北节约电煤700余万吨。这对于电煤外购比重超过90%的湖北来说,相当于为湖北“支援”了一个葛洲坝电站。而2011年年底的这次扩容,此条特高压线路输电能力将会增加一倍,这为湖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如果说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扩建是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之年的良好开局的话,那么2012年12月12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四川锦屏-江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则是2012年特高压之年的圆满句号。

  截至目前,锦苏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将特高压直流输送容量从640万千瓦提升到720万千瓦,输电距离首次突破2000千米,跨越四川、云南、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八省市,造就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新纪录。这条线路的成功运行,无疑打造了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既缓解了四川电力“丰余枯缺”的难题,也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巨大的投入、超级的工程,特高压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与之相伴的则是近年来一次次的电力缺口一次次为中国的电力安全敲响警钟。特高压建设似乎一直与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行着赛跑。

  2011年中国电力缺口达到3000万千万,缺电省网达到了24个,中国电力安全保障再次告急,区域资源禀赋与地方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倒挂一直是制约中国电力供应的主要瓶颈。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是资源相对贫乏,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却相对滞后,于是出现了西部资源大规模运到东部的现象。特别是电力,东部省市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电力需求。我国76%的煤炭资源分布西北部地区,如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区每年需要外送大量的煤炭到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每年电煤占据着铁路、海运大部分的运力,而随着经济的增长,铁路、海运已经难以支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电煤供应。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它有着巨大的资源禀赋。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开展,新疆借助能源优势,领来新一轮的经济起飞。由此新疆能源外送电力通道显得尤为重要。

  2012年5月14日,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疆电外送工程建设全面展开。据了解,“哈密-郑州”特高压输电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新疆哈密、甘肃酒泉、青海柴达木地区火电、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重要外送通道,这条通道将新疆能源通道送到2000公里以外的华中地区其次我国水电资源大部分集中在我国的西南部,要合理开发当地的水电资源,必须把西南的水电资源输送到经济发达的省份,实现水电的市场化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