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三远之境,润园之光——第11届江苏省园博园城市展园照明设计
来源: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3-05-16 | 1428 次浏览 | 分享到:

栋梁国际照明设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许东亮 吴哲

 

城市展园13园是以传统风格为主的园林,属于园博园的主体部分。照明规划设计的出发点是定义夜间游园的夜景,并满足游园的照度、夜间园林氛围,以适应游园及经营需求。设计将展园按平面区域设定了亮度关系、区分冷暖色温、定义色彩光以及动态光应用范围,以适应场景模式与层次变化要求。公众游园时既有公共空间观赏区域,又有13园不同风格的园林内部区域,中小尺度下的夜景欣赏也是中国园林的魅力所在。本次照明设计从项目解读、视线分析、场景构筑、照明指标设定、照明手法应用几方面贯彻到方案中并指导项目的实施,开园后的夜景成为园博园的重要景致之一。针对照明设计的内容与思考,归纳以下内容与读者分享并求得指正。

1 照明场景设计

理解展园设计师造园的“三远”精神,照明设计把园内平视、仰视、俯视、开敞、围合等视觉感受,统合为夜间的视觉场景,并用光描绘—从大尺度场景到公共空间节点,再到局部场景,如造园组景的诸多手法构成的境域、借景、对景、互景等观赏场景(图1)。

1.1大尺度场景

大尺度场景是在大尺度远视距下的组景,分平视、仰视、俯视等,位置、高度、视距不同感受都有差异,但可以认为是一个立体画面的不同观察角度。

平远场景:沿园区外道路展开的场景。面向园区看去,沿线展开的扬州园、淮安园、泰州园的屋顶和立面,以及沿河的柳岸向两侧延伸,构成平远场景。适当的立面照明,形成园区北侧的形象立面,应用平素质朴的手法,欲扬先抑,定义对平远的灯光表达。

高远场景:对园区制高点和地标景阳楼进行重点照明。在亮度上区别于其他建筑,增加高远的空间感。用退晕的泛光晕染景阳楼底部的城墙,以烘托楼阁的高远气势。

深远场景:所谓深远体现在进深感上,即前后层次。沿河庭院属于平远的第一层次,沿湖泽庭院属于进深的第二层次,城墙上的景阳楼主景及诸院落属于第三层次,崖壁对景属于第四层次,远山深奥属于第五层次,各个层次在平视角度调节光的强度和位置显隐交织。对最远端的南通园、泰州园、徐州园和宿迁园的主要建筑屋顶进行重点照明,进一步强化深远的视觉度量。园区外左右两侧的酒店也是深远的场景,另做了专门的照明设计。

俯瞰场景:登上景阳楼至高处俯瞰视角是一个大场景,各个园林的格局尽收眼底。瞰视角也是灯光布局时的一方面依据,包括路径景观脉络场景。13园中的建筑主次不同,主体建筑用光的强度大,用光部位多,次要建筑或廊道相对简约,每个园子的主要建筑屋顶会亮起来,加上院子里的灯光,增加空间体量感。

1 设计草图:总平面布光与场景视线关系示意

 

1.2 公共空间节点场景

公共空间的节点主要有入口广场节点、山泉夜虹节点、云海观湖节点、明湖映景节点。

入口广场节点:意境为柳暗花明,景观渐次展开。主入口采用内敛的照明风格。在一个景点要兼顾近远、深远和高远3个意境:沿河岸南侧被局部照亮的柳树作为第一个层次,形成暗柳边界。入口环岛中间行道树被内侧照树灯照亮,环岛内随机由疏到密布置灯点,并与远景花海地面的灯点形成呼应。树阵的纵深感和灯点的灵动感形成欢迎模式,并将人的视线引向花海方向,这是近景。端景的自然石壁和其上的题字被照亮,突出其标志性和体量感。其后面露出的花海是深远景致,可以远眺景阳楼,近景的照明是低位照明。

2 南京园景阳楼:景观建筑共同构筑的夜间风景,结构美与自然美融为一体

3 南京园天渊池:名静池雾起,仙岛朦胧,景致柔化浑然

4 无锡园:静谧的夜间氛围

 

山泉夜虹节点:沟壑叠水意象。在西侧山泉跌落区设置彩虹灯和喷雾装置,在跌水上营造夜彩虹的景象,此处未实施。

云海观湖节点:镇江园内高台上的俯瞰园景的观景台。在观景平台内侧以功能照明为主,外侧设置喷雾装置和投光灯,营造云海光效,拉开与高台下园林的距离,光雾的方案未实施。

明湖映景节点:湖与崖壁组合的山湖景致。设计方案是射灯光与雾气的结合,形成云瀑的效果,目的是用光创作一幅动态泼墨山水画。实际实施时也考虑了投影方式,崖壁可视为夜间演绎的场所,随运营更换节目内容。

1.3 十三园内景

13园包括位于山地区的徐州园、宿迁园;位于高台区的南京园、镇江园;位于运河带的扬州园、淮安园、泰州园;位于丘陵区的苏州园、无锡园、常州园;位于山海带的南通园、连云港园、盐城园。每个园林都有不同的景致,照明手法重点亦不同,同时又是整体场景的一部分。

(1)南京园是13园的视觉中心和园中主园,景阳楼高达30.8m。为了显示地标的存在感,屋顶与楼身光色施重彩、可金黄、可青绿、可淡雅,为节日游园增加可观赏性(图2)。此处通过对景阳楼和连玉阁的照明,以及缥渺山和蓬壶洲的刻画,营造蓬莱仙境。南京园的景观大致由南向北分为树景、水景、石景3个区域。树景区:采用低杆庭院灯对景观树进行照明,特别是西南角的乔木与后侧的毛竹层次关系的表现。水景区:作为衔接树景和石景的水景区,除了对水中黑松假山和睡莲的重点照明外,在北岸设计了水中投光灯和雾森系统,用光雾联动和对驳岸假山的照明营造蓬莱仙境(图3),并成为树景区的对景。石景区:这个区域采用草坪灯错落点缀在假山之间的通道上,凸显假山的体量感;同时对假山中的树景采用重点照明,与南侧的树景区相呼应。

(2)镇江园基本上是一个没有围合的开敞高台空间,可以俯瞰湖景和整个城市展园,也会是整个园区人流最密集的公共空间之一。因此,对平台的功能性照明比较重要,希望用光明确观景平台边界,用庭院灯及景观照明作为人流导向。

(3)无锡园在照明上采用了留白的手法,只将深翠入口和嘉树堂这一对景略作补光,而其他部分基本只考虑功能照明,方便沿廊游走(图4)。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将南京园的景阳楼和苏州园的看山楼以及常州园的魁星阁借入园景之中,展现中国园林的借景妙处。

(4)苏州园是唯一临湖的园林。用光对看山楼、姑苏台、仰止亭、两宜轩和沧浪亭进行重点刻画,以点带线,勾勒出苏州园的脉络。建筑照明以看山楼和沧浪亭为重点,景观照明则以园内水景驳岸、假山和周围植物为重点。

(5)常州园布局呈东西三路布局,分别是府学、内园与外园。照明上只对二进院的半亭和魁星阁进行了适当的照明。杏坛、延桂山房、明月廊,在柱间设置下照灯光,使廊、亭、轩下光照连续,形成一体环绕,假山叠水作为照亮重点,形成池边主要景观。

(6)南通园除强调了主建筑林溪精舍的建筑之美外,也对其树木溪流和小桥进行了晕染。水景照明上对叠溪及驳岸水生植物进行刻画(图5),而山景,则以园路作为主线,用立杆庭院灯和草坪灯照亮。同时对高大乔木和有观赏性的地被植物分层照明,形成丰富层次。

(7)连云港园位于展园东北角的地势较高处,是展园中唯一有较长的山溪、山林、山道的园林,因此照明的重点放在了这段进入园门前的山路上,用光的重点是增加山泉之路的韵律感:沿叠水溪流岸边砌筑的岩石、沿高差间隔照亮,营造出层峦叠嶂的意境。建筑则只表现室内外溢光。

(8)淮安园以方池为中心,沿岸有衙署、荷芳书院、湖山一角亭组团,门屋、可观亭、竹里轩组团,蕉吟馆、湛亭等建筑。方池是淮安园的园林特色,因此,夜景中刻意对其的边界进行了渲染,将有层次感的水岸光影映射在方池之中。荷芳书院为园中主体,屋顶做装饰照明。方池中的湛亭体量小,飞檐翘角,作重点照明,成为池中一景。

(9)扬州园复原了九峰园的峰石特色和扬州的造园艺术特点,设计力求利用光影来表现湖石的灵气,重点刻画南湖的驳岸石景和各主要视点的石景群。用水面映衬建筑、植物和石景,营造雅致和有活力的光环境。建筑上只对谷雨轩、海桐书屋和临池的屋面进行屋脊照明处理。

(10)泰州园建筑为砖木结构,采用了清水砖显露自然纹理的作法,通过对建筑飞檐及歇山顶山墙恰当的照明处理,使其与园林融为一体。该园以复原乔木为目标,园林及嘉木是照明重点。并且将北侧溪流做成明溪,在夜晚照亮周边的湖石及古木,形成层次丰富的夜景效果。

(11)盐城园只对建筑和其周围植被做了非常节制的照明,而景观以自然的明暗感受为主,只在台阶和汀步区域提供基础照明。景观照明重点是通过对台地和植被的处理,营造一个舒适的安全的暗照明光环境。

(12)徐州园仿汉代风格。用光突出汉式建筑的力量和气势,用光引导人们依次进入石院、水院和廊院(图6),用光体现石的肌理、色彩、体量,用光刻画石雕、石栏、石塔、四方亭等。

(13)宿迁园是所有园林中海拔最高并且依山而建的。用光对背景山体树木进行渲染,同时对园内的水景区域进行适当照明。作为深远的最远端,对宿迁的建筑屋面进行照明,突出展园的空间边界。

                                              

 5 南通园:廊下漫步,赏假山理水,别院景致

6 徐州园:厚重风格的徐州园与重彩的景阳楼借景,融为一幅节日画面

7 层级照明:在剖面上表达光的层次逻辑

 

2 照明指标设定

照明指标设定包括照度、亮度、色温、色彩、动态光控制等方面。指标的应用要与场地场景结合,与环境亮度相匹配。展园地处山里,周边光环境较暗,设计时适当降低了亮度指标,既能体现优雅的意境,且达到对环境友好的目的。

(1)亮度层级

按照夜景场景规划方案对应不同庭院组团进行亮度分区。南京园景阳楼为最高亮度建筑,且亮度控制在20cd/m2以内,其他建筑以此为比照递减至1/3以下显主次。不同组团内亮度分层次,成为彼此的明暗映衬,让展园的光环境层次更加丰富与自然(图7)。

(2)色温范围

园区总体上以低色温暖光(3000K)为主,意在表现近人尺度的舒适休闲感以及园林建筑的古朴风格。只在高台区域使用了金黄光以及节日彩色光,还有高色温白光(5000K),与夜间天光的冷色形成反差或呼应。

(3)彩色光、动态光设定

为了适应节庆时对彩光的需求,在广场区采用彩光+白光的光色方案。使用RGB三原色彩光与白光结合成RGB+W灯具,适应建筑照明、广场及树木景观照明。南京园景阳楼是地表制高点,除了色温的变化,彩色可调可控。光色的选择与节日需求、场景配合相关,用智能光色控制系统控制。

(4)绿色照明策略

夜间照明的节能路径主要考虑了3个方面:夜景装饰照明的低亮度设定、功能照明与景观照明的照度亮度相互借力、利用控制手段设定灵活的节能场景模式。展园地处汤山谷地,夜间环境很暗,在设定亮度时采取远远低于市区亮度的标准值,节省用光量,达到节能的目的。建筑装饰照明、景观植物照明为路径广场等提供间接照度,节省功能照明的设置,反过来功能性照明灯具也会给植物景观和建筑等提供部分亮度,从而减少景观及建筑装饰照明使用灯具设备的数量。按照平日、节假日及依据客流情况在不同时段开启不同模式,达到在使用运营过程中节能。

3 照明方式选择

照明方式与照明效果、风格密切相关。如何选择设备安装点、形式,牵涉到与环境的融合。一般来说,建筑的照明要隐蔽,功能性照明需要安装在地面的,要与环境协调且控制体量。当然利用反射等间接照明方式也能满足照度的场合,庭院类灯具就可以省略了。设计中牵涉几方面载体要素,分别说明如下。

(1)建筑

建筑在环境中就像是光源,因此建筑室内内透光成为各园的重要功能性辅助照明,建筑檐口、轩下和立面的照明也成为辅助功能照明。每个园区只选择1~2个建筑的屋顶进行适当的照明,而大部分的屋顶则采用留白的方式。对坡屋顶的照明采用以下3种方式:屋顶全亮,屋顶用瓦楞灯整体照亮,突出建筑的地标功能以及俯视需求;屋顶局部亮,只对建筑的飞檐、脊、翼角进行重点照明,表现建筑最有特色的部分;屋顶不做照明,只照亮建筑屋顶下檐口及立面。

(2)水体

园博园中的水体分为湖面、河泽面、溪水、叠水、园中池水等。作为光的映像载体和介质,利用不同水体的不同面积和深度,采用不同的照射方式,可增加意境魅力。水面是镜像面,湖面可映射大的景观山体楼阁,河泽面可将岸边场景倒影、人流动态倒影于河中,随波泛起色彩的涟漪。照明方式主要选择岸上载体,从大尺度山体建筑到小景观及岸边植物,平衡水中画面组织,避免杂乱和由于反射出现过多的光。园林景观有时需要朦胧的意境,雾是园林空间中极为重要的空间介质,雾森系统在南京园的天渊池蓬壶洲实施完成。

(3)景观植被

不同种类和大小的植物采用不同的照明方式:桃花林、竹林、行道树、园外树、园内树、灌木、花草丛等区别对待。园林景观要从视点组景,用色温区分层次表现距离感。一般近距离用暖色温光克制地照亮,视线远端用冷色温以符合视觉舒适度需求。针对园内树、乔木等大型树采用地埋灯上照的照明方式,独立成景;对于竹林等灌木丛,则采用相对随机布灯、局部照亮的方式。

(4)路径

园区内道路总体上分为机动车道和步行道两大类,以行人为主,游园专用车辆与后勤供给车辆通行为辅,园区外围另有园路供社会车辆通行。原则上,园区内不设通用类的平均路灯,而设计与园林风格相符的庭院灯承担照明作用,并兼顾沿路绿植景观。庭院灯的形式偏古朴简约,高度3m~5m。另外对大部分步行道、台阶、小桥进行局部照明,区别对待局部路径场景和使用需求。路径的光首先是安全的光,明确不同路径空间的构成,形成特有的气氛,连接不同性格及用途的空间。

4 展园照明策略的余思

4.1 游园与赏灯的习俗

园博园开展夜游的例子已有不少,2014年青岛世博园、2018年南宁园博园、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博览园,照明在通行安全、建筑空间造型、景观园林展现,以及利用灯光自身的信息表达能力的光影秀等方面发挥了作用,体现了园博园的游览价值,特别是拓展了夜游。

追溯传统,户外布置灯光以及夜间赏灯从油灯时代就开始了。《周礼·秋官》中有相关记载,当时有重要活动院内院外都要掌灯,而且有专人团队负责。

上元节是灯节,观灯后来成了习俗,观灯伴随着游街游园。宋人有很多形容上元夜观灯场景的诗。宋代何澹诗:“灯万盏,花千结。星斗上,天浮月”。宋代胡仲弓“月上墙头杨柳枝,繁灯烂漫玉琉璃。”清《乾隆帝元宵行乐图轴》中,细致描绘了架灯塔赏灯游园的场景,说明传统苑囿景观夜游的古老形式是与赏灯结合在一起的。赏灯是官民同乐的一种方式,因此在古代也是有组织、有策划的,甚至是鼓励诱导的。《宋史·礼志》记载:“自唐以后,常于正月望夜,开坊市燃灯。宋因之,上元前后各一日,城中张灯,大内正门结彩为山楼影灯,起露台,教坊陈百戏。凡来御街观灯者,赐酒一杯。”

4.2 光源的技术进步与意境氛围变迁

从照明的发展看,传统庭院的照明方式只是临时的灯火发光装置,如灯盏、灯笼等燃油脂光源的有限几种形式。接近火光的色温,光线弥漫、光色朦胧,灯的能量受限,因此室外夜环境一般是暗环境。

近代电气文明出现以后,照明的功效大大加强,灯光的能量远超油灯的时代,泛光投光的方式广泛采用。光可以远距离投向被照物、被照面,对象物能实现有目的分部位照亮,实现投光角度、发光量控制,手段极大丰富,实现了有目标的载体塑造。尤其是近年来照明的发展进入半导体光源时代,照明的定义更拓展了,光量控制、光色控制、光的像素编程都已实现。当然选择可能性多了,传统园林中曾经有的灯火朦胧氛围逐渐失守了,现代化的明亮感、场景化、戏剧化成为常态表现。如何克制地应用灯光反而是新的要求。

4.3 一体化的设计要求与灯光的游赏性价值期待

现代的灯光设计讲究与建筑等载体一体化设计,灯光是建筑的一部分,用灯光塑形尊重结构逻辑和空间需求。同时,满足作为开放观览的园林的可观赏性、戏剧性,也是经营方式的需求。从传统习惯看,屋顶是不会专门照亮的,现代园林为了大场景需求有时会把屋顶装饰性地照亮,主要目的是为了营造远视点上的繁华景象。

利用灯光本身的特殊魅力为园林景观的夜间场景增色,同时也要注意谨慎地使用灯光照明设备,以免影响昼间园林的样貌。城市展园主要是古典园林风格,视觉上以传统园林氛围为主导,灯光布局的原则也要以此为出发点,用现代的照明手段,实现略带古典园林诗意化感观的场景是设计的追求目标。单独依赖灯光发挥作用的比如灯光秀或投影表演等,还需要有更深入的创作。

5 结语

现代夜景的支撑体是建筑及景观元素。针对照明载体,灯光照明用明暗及色温不同来体现远近、用光影虚实来体现意境、用色彩和动感来体现戏剧化场景、用局部照明来体现细节品质和格调。光照范围和亮度决定夜间空间体量,光的明暗变化调节过程显示时间感,光的动态能与人的活动关联在一起,满足游园氛围需求。建筑等硬质景观是长久存在的,活动是可变要素,因此设计在这方面也要综合考虑。发光需要电的支撑,能源问题也是制约设计的要素,节能、绿色运行,才能对环境友好。运行中也是检验设计、检验需求的过程,设计要为后续的拓展留有余地和空间,包括经营业态的调整也伴随着灯光的调整。我们希望江苏省园博园是一个中国园林的伊甸园,充满对未来的憧憬和期盼,夜色成为自然的存在。

 

照明设计:

栋梁国际照明设计(北京)中心有限公司+上海艾特照明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

许东亮、吴哲、汪建平、张先军等

图片来源:

图1,7:栋梁国际绘制

图2,4,6:张振光拍摄

图3,5:楼洪忆拍摄

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