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摘要内容
如何通过认证提升我国照明企业竞争力
来源:《照明技术与设计》2022年9月 | 作者:admin | 发布时间: 2023-02-20 | 214 次浏览 | 分享到:

杭州华普永明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夏誉  洪梅娟

中国质量认证中心杭州分中心  楼丽容


摘 要:从照明企业的认证现状和发展趋势阐述开展认证的必要性,探讨分析认证对我国照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提出利用认证提升我国照明企业竞争力的实施对策。结合现阶段疫情对全球市场的严重冲击和异常复杂的国际形势,照明企业当前面临的现实和机遇挑战,给出在认证过程中的一些建议,帮助照明企业在危机中抓住机遇,对提升我国照明企业的竞争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认证  提升  照明企业  竞争力  对策



引言

  疫情对全球市场的严重冲击以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对我国照明企业的发展造成了重大的影响。在照明企业中,还有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因为自身规模承受着更大的竞争压力,因此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竞争力就显得更为迫切。

  作为全球照明产品的制造大国,以及未来照明发展的制造强国,我们虽然拥有全产业链的优势,但仍然存在质量竞争力不强、品牌影响力偏弱的问题,如何通过认证提升照明企业的质量技术水平,如何通过认证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1-2]成了一个重要而又紧迫的研究课题。



1
认证概述

1.1  与认证有关的定义

1.1.1  认证certification

  与产品、过程、体系或人员有关的第三方证明。

  注1:管理体系认证有时也被称为注册。

  注2:认证适用于除合格评定机构自身外的所有合格评定对象,认可适用于合格评定机构。

  [来源:GB/T27000—2006,5.5]

1.1.2  检测testing

  按照程序确定合格评定对象的一个或多个特性的活动。

  注:“检测”主要适用于材料、产品或过程。

  [来源:GB/T27000—2006,4.2]

1.1.3  管理体系management system

  组织建立方针和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过程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

  注1:一个管理体系可以针对单一的领域或几个领域,如质量管理、财务管理或环境管理。

  注2:管理体系的范围可能包括整个组织,组织中可被明确识别的职能或可被明确识别的部门,以及跨组织的单一职能或多个职能。

  [来源:GB/T19000—2016,3.5.3]

1.1.4  质量管理体系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管理体系中关于质量的部分。

  [来源:GB/T19000—2016,3.5.4]

1.1.5  合格评定conformity assessment

  与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有关的规定要求得到满足的证实。

  [来源:GB/T27000—2006,2.1]

1.2  认证的分类

1.2.1  按认证对象

  (1)产品认证

  按一定程序、规则,证明产品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并颁发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合格评定活动。

  按市场可分为:国内认证(如,CCC强制性认证)、国外认证(如,欧盟CE、美国UL、日本PSE、沙特SASO认证)和国际认证(如,CB认证)。

  按项目可分为:安全、电磁兼容、节能/能效/低碳、绿色、环境标志、环保、性能、防爆、消防等认证。

  (2)体系认证

  以各种管理体系标准(如,ISO9001、ISO14001、ISO45001)为依据开展的认证活动,包括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供应链安全、社会责任、信息安全、知识产权等体系。

  (3)服务认证

  按一定程序规则证明服务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并颁发认证证书和标志的合格

  评定活动,包括商品售后服务评估、软件过程及能力成熟度评估等。

  (4)人员认证对认证

  从事人员能力符合要求的证明。

1.2.2  按约束程度

  (1)强制性认证

  政府主管部门为维护国家、社会和公众利益,保护人类安全和健康、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环境和公共安全,通过立法的形式对相关产品或体系强制性实施的评价其是否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或管理要求的认证制度。

  (2)自愿性认证

  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或者为了证明自己产品、服务的水平而自愿进行的认证,包括体系认证、自愿性产品或服务认证。

  例如: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中国CQC自愿性产品认证。

1.3  认证的作用

1.3.1  规范市场活动,维护市场秩序

  认证是市场经济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安排,每种认证类型都规定了明确的依据标准、注册条件及程序、认证证书和认证标志的使用规则等,这些规则规范了企业的经营和市场交易行为,成为政府管理职能的补充和延伸,这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市场秩序。

1.3.2  连接标准与市场,让标准充分发挥作用

  认证因为以标准为依据,因此最大程度地取得了标准的权威性和公信力,这保证了在市场交易中合理配置资源,形成良好的市场规则和秩序,确保标准的要求切实得到满足。同时,市场也通过认证对标准提出新要求,认证则推动标准的更新和完善。

1.3.3  传递信任,促进交易,降低成本

  认证有助于需求方和社会公众建立对产品、服务、管理水平的了解和信任。因此,认证有利于企业开拓市场,这在国际贸易中尤为重要,它能够帮助企业消除技术性贸易壁垒,使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在短时间内获得国际市场准入。认证还通过降低识别成本、信用成本来降低交易费用,这不仅有利于提升企业竞争力,也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提升国民经济总体竞争力。

1.3.4  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

  认证作为一种由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认证机构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技术规范所进行的合格评定活动,为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提供了系统方法,这使企业的产品、服务和管理更加符合法律法规、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要求,进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1.3.5  维护公共利益和安全,保护生态环境

  认证有助于维护公共利益和安全,这包括保护消费者权益,促进企业更好地履行安全和质量承诺、职业健康安全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社会责任。认证还能促进节能降耗减排,通过我方和相关方的共同努力和相互影响促进生态环境保护。

1.4  认证的现状

  从认证的动机来看,我国照明企业进行认证的原因主要是迫于市场或客户端的压力,小部分是为了提升企业的质量技术、管理水平和品牌影响力。另外,因为对认证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部分企业对通过认证提高企业自身的产品质量、管理水平的意愿度不高。这与欧美一线照明品牌热衷于认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从认证项目的供给来看,国内认证和国外认证的供给都非常充足。像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就开发了为数众多的照明认证项目(如,节能认证、紫外线消毒认证、教室照明、植物灯认证、低碳认证等),为我国照明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技术支撑。

1.5  认证的发展趋势

  趋势一:新兴认证不断出现,如碳中和认证、低碳认证、紫外线消毒认证等。

  趋势二:以省市为区域的认证孕育出较强的生命力,如“品字标”浙江制造、江苏精品、上海品牌、泰山品质等。

  趋势三:各家认证机构(中国CQC、德国TUV、美国UL等)开始主动与照明企业联合开发认证检测项目。

  趋势四:中国绿色产品认证、智能照明认证。



2
认证对我国照明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分析

2.1  认证对企业绩效的影响[3]

2.1.1  打破壁垒,促进销售

  随着各国对质量、安全、环保节能和绿色低碳的愈加重视,相关的技术性贸易壁垒也越来越多,这使得企业的产品出口遇到困难。通过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可以有效打破壁垒,让企业顺利进入目标市场,同时,产品加贴认证标志后,就意味着产品符合目标市场的准入要求,可以增强买家和消费者的购买信心,促进产品的销售。

2.1.2  提升质量水平,促进顾客满意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质量竞争成了最基本的市场竞争手段,也成了顾客满意的关键因素。认证对企业提出了建立、实施和保持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企业通过认证可以形成有效运行的质量管理体系,从而使质量水平不断提升,顾客满意度不断提高。

2.1.3  规范内部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

  照明企业由于自身规模、人才和资金等原因,可能会出现企业管理参差不一、运营效率低下。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总结了当代世界质量领域的成功经验,应用了先进的管理理论,以简单明确的标准形式向世界推荐了一套实用的管理方法模式,该标准能规范企业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行为,促进员工的教育和培训,从而提高管理效率并提高劳动生产率。

2.1.4  提升品牌形象

  品牌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一个成熟的品牌代表着一种责任和信任。认证对品牌的作用在于借助权威第三方签发的认证证书来证明企业产品和管理体系的符合性,这让消费者获得了信心保证,同时丰富了企业品牌的内涵,提升了品牌在国内外市场的形象。

2.1.5  提升设计开发能力

  在市场需求越来越难以捕捉、市场上的新品越来越多、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的现实情况下,如何加快设计开发是广大企业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通过认证,企业可以建立较完善的设计开发流程,形成程序化的设计开发体系,增强设计开发能力,缩短新产品开发周期,促进研发自主创新,获取知识产权,提升企业竞争力。

2.1.6  提高供应商管控能力

  随着分工不断深化,企业越来越多的产品和服务需要由供方提供,供方的质量、交期和价格直接影响顾客对企业的满意,因此如何加强对供方的管控就成了企业必须重点考虑的事情。ISO9001提供了管理外部供方的有效方法,包括供方评价、选择、绩效监视和重新评价准则、控制类型和程度、供方沟通,这些方法的实施能保证采购品质量并降低采购风险和采购成本。同时,企业也可对供方提出认证要求,以促进供方质量管理水平的提升。

2.2  认证对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影响

2.2.1  满足法律法规要求

  由于产品直接关系到使用者的人身安全与健康以及环境保护和能源节约,因此许多国家专门制定了强制性认证制度。我国的CCC认证和能效标识就是这种制度。若企业的产品在CCC强制性产品目录内且在国内销售,需要做CCC认证并加贴“CCC”标志,否则就构成违法,而做了CCC认证则表明企业产品满足我国法律法规要求。能效标识是表示产品能源效率等级等性能指标的一种信息标签,目的是引导和帮助消费者选择高能效节能产品。对于灯具如果未办理能效标识备案未加贴能效标识的产品不能出库也不能流通,否则就构成违法。

  欧盟的CE指令要求不论产品来自哪里,只要在欧盟销售,必须加贴“CE”标志,以表明产品符合欧盟指令的要求。

2.2.2  促进安全生产,增强员工满意

  保证安全生产、增强员工满意,是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重中之重,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体系认证则提供了一个不断发现和控制员工健康与安全风险、减少事故发生可能性、协助遵守法规并改善总体绩效,从而促进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的框架。若企业按照这个框架的要求予以有效实施,则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安全生产事故和员工职业健康,从而促进安全生产、增强员工满意。

2.2.3  提高企业信用

  产品认证和体系认证均能提高企业信用,特别是ISO9001、ISO14001、ISO45001、ISO50001和SA8000体系认证,分别代表着企业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和社会责任方面对顾客、相关方和社会的承诺,这能大大改善企业与员工、公众、政府及非政府机构之间的关系,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使消费者对企业及其产品建立正面情感,使合作伙伴对本企业建立长期信心,从而提高企业信用。

2.2.4  推动污染控制与节能减排降耗

  良好的环境是保障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我国现有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资源环境矛盾日益尖锐,因此控制污染、节能减排降耗就成为了全社会关注的主题。实施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ISO14064温室气体排放核查等认证,能帮助企业有效进行污染控制和节能减排降耗工作,为环保节能做出贡献。



3
利用认证提升我国照明企业竞争力的实施对策

3.1  用最少的认证打破贸易壁垒

3.1.1  概述

  准入就是竞争力,各国政府因为自身的需要设置了非常多的市场准入门槛(贸易壁垒),对于我国照明企业来说,怎样快速拿到市场准入资格并立即形成销售是最为关键的一件事。因为准入对象通常是产品,所以企业应先做产品认证。

  在一些国家,仅提供产品认证证书还不够,还需要提供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主要包括单体系ISO9001、双体系ISO9001/14001、三体系ISO9001/14001/45001,在某些情况下,客户还会有其他管理体系认证或验厂的要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客户希望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合规能力能跟得上。

3.1.2  国内认证

  照明产品国内认证的基础配置是“CCC强制性产品认证+强制性能效标识”或“自愿性产品认证(如,CQC)+强制性能效标识”,必要时,再增加适用的节能、性能或其他认证。当同时存在国外认证需求时,可考虑“CCC+CB+CE”或“CQC+CB+CE”的认证模式,以实现一次认证、多国证书,从而节省认证费用、缩短认证周期,在认证顺利的情况下,6~8周可取得证书。需要注意的是,CCC和CQC认证有工厂检查和获证后监督的要求。

  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实施规则可在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官网(www.cnca.gov.cn)查阅,路径是网站首页→服务→业务专栏→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描述与界定/实施规则。最新的版本分别是《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描述与界定表(2020年修订)》《强制性产品认证实施规则汇总(更新日期:2021年7月)》,由于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建议企业定期登陆以了解最新的强制性产品认证目录范围。证书有效性可在CNCA官网上查询,也可在认证机构的官网上查询,例如,中国质量认证中心(https://www.cqc.com.cn/www/chinese/zscx/)。

  自愿性产品认证的信息(如,法律法规、认证类型、认证机构、证书查询等)可在自愿性产品认证专栏中查阅,证书的有效性还可在认证机构的官网上查询。强制性能效标识的相关要求和能效标识备案可在中国能效标识网(www.energylabelrecord.com)查阅和操作,目前涉及照明的产品包括高压钠灯、自镇流荧光灯、室内照明用led产品、道路和隧道照明用LED灯具。对于能效标识备案的检测,可以通过第三方检测机构或企业自有实验室进行(需具备检测资格),一般1周内可完成,接着要按要求将报告在备案系统中上传并进行相关的后续操作以获得能效标识。

  管理体系认证证书的多少视需求而定,基础方案是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较经济的方案是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较稳妥的方案是做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和ISO45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要说明的是,管理体系认证有体系运行时间和现场审核要求,所以其获证周期通常为4~6个月。体系证书及其有效性可在CNAS官网和认证机构的官网上查询。

3.1.3  国外认证

  对于国外产品认证而言,主流方案是“欧盟的CE+CB+RoHS+ErP能效”(必要时,增加ENEC、ENEC+认证)、“北美的UL/ETL+能源之星/DLC”,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认证以当地的政府和客户的要求为准。

  产品认证证书及其有效性可在认证机构官网上查询,包括UL零部件(https://iq.ul.com/)、UL灯具(https://productiq.ulprospector.com/en)、TUV南德(www.tuvsud.com/en/services/product-certification/ps-cert)、TUV莱茵(https://www.certipedia.com/)、ITS天祥(https://ramuk.intertekconnect.com/webclients/its/dlp/products.nsf/)等。对于没有厂检要求的CE/CB认证,正常情况下,获证周期约为4~6周;有厂检和获证后监督要求的UL(www.ul.com)、ETL(www.intertek.com)和ENEC认证,其获证周期通常为6~8周。

  对于ErP、能源之星(www.energystar.gov)、DLC(www.designlights.org)等能效认证,通常有前置的安全认证要求,再就是涉及长时间的寿命测试,其获证周期相对于CE/CB等安全认证要长,较稳妥的做法是同时进行以缩短认证周期。

  对于管理体系认证,以ISO9001/14001/45001为主(具体视客户需求而定)。另外,一些客户还会要求认证证书的颁发机构为国外认证机构,有些客户还会要求证书上带有由德国认证认可委员会授权的DAKKS标识。体系证书及其有效性可在认证机构的官网上查询。在某些情况下,客户还有特殊的验厂要求,包括社会责任验厂、反恐验厂、生产能力验厂等,专业性较强,建议寻求外部组织的帮助。

3.2  以管理体系认证强身躯

  总的来看,管理体系的基础是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在ISO9001的基础上,衍生出了诸多的管理体系。

  ISO9001:2015在其引言中说“采用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的一项战略决策,能够帮助其提高整体绩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实施该体系的潜在收益是持续提供符合顾客要求以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和服务的能力、促成增强顾客满意的机会、应对与其环境和目标相关的风险和机遇、证实符合规定的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能力。”引言还说道“该标准采用过程方法,包括策划-实施-检查-改进(PDCA)循环和基于风险的思维。”

  我们的照明企业在上面这段话中能读出什么呢,笔者相信一定是“采用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帮助组织提高整体绩效,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基础”。这句话包含了三点,一是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先进的发展模式,二是提出了通过管理提高绩效的方法,三是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这正是我们照明企业所最为欠缺的,因为欠缺,所以很多照明企业的竞争力就一直不强。

  基于以上,我们可以发现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把先进的发展模式、管理方法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应用于企业的各个业务领域、各个管理层次,把先进的产品或服务标准植入到产品或服务实现的各个过程中,为提高整体绩效奠定良好基础,简单说来,就是提质量、升效率、降成本[4]

  由于对ISO9001理解上的偏差,再加上功利性的原因,我国照明企业实施ISO9001认证的效果并不理想,这导致很多企业质疑ISO9001的作用。笔者的建议是100%严格按标准的要求做,安排专职人员每天做稽核与绩效评价。

  有了质量管理体系奠定的良好基础,企业才有可能通过推行其他管理体系(如,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财务)、卓越绩效模式和精益制造等获得更多的竞争力[5]

3.3  更多认证更多信任[6]

3.3.1  我方认证

  我方认证,就是以企业自己为主体的认证,其目的是获得相关方(如:供方、合作伙伴、顾客、投资者、雇员或整个社会)的信任,因为相关方所处的环境、所承担的责任各不相同,所以其要求、需求和期望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方用更多的认证去满足这些要求、需求和期望。用强制性产品认证和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去满足相关方的基本要求,用自愿性产品认证和其他管理体系认证去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最终获得相关方的信任,与相关方共赢。

3.3.2  相关方认证

  相关方认证,就是以相关方为主体的认证,其目的是让我方信任或获得我方的信任,因为我方相对于相关方来说资源极其有限,所以我方必须用最低的成本、最快的时间找到可信任的相关方,而认证提供了最好的途径。供方因为有产品认证和管理体系认证让我方敢于下采购订单,合作伙伴因为有相关认证让我方敢于开展合作,顾客因为有相关认证让我方敢于供货,雇员因为有资格认证让我方敢于录用,最终让我方敢于信任相关方,与相关方共赢。

3.3.3  小结

  认证能传递信任,认证能降低我方与相关方成本,认证能传播先进管理理念,认证能保证产品和服务质量,认证能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认证能促进贸易便利化,传递信任服务发展,认证能助推全球经济发展,更多认证,更多信任。



4
认证方面给照明企业的相关建议

4.1  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

  认证机构通过获认可的认证资质、专业的技术能力/技术人员、有公信力的品牌为客户提供认证服务。就公众的认可度来说,分为权威的认证机构和普通的认证机构;就覆盖面来说,分为全球覆盖、区域覆盖和单一市场覆盖;就单位性质来说,分为国有、民营、外资等;就规模来说,可分为大、中、小、微。不同的认证机构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能为企业带来收益、能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就是好的认证机构。

  照明企业应根据不同的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认证机构。对于主打国外市场并致力于打造全球品牌的企业来说,选择权威的国际认证检测机构是非常必要的,但其费用也相对较高。中小型的照明企业由于自身的人才储备有限,同时认证对专业知识和经验要求较多,所以在认证初期借助外力是非常必要的,这包括选择咨询或代理公司以规避认证风险,但需要签订合同以保证认证周期。由于咨询或代理公司很难做到对认证的精通,如若可能,还是建议企业直接与认证机构对接。

  国内认证机构的资质可通过CNCA和CNAS(https://www.cnas.org.cn/)进行查询,国外认证机构的资质可通过其所在国家的认可机构进行查询。

4.2  选择合适的检测机构

4.2.1  概述

  就照明企业来说,检测机构主要适用于产品认证领域,其依据相应的标准出具认可机构(如,CNAS、ILAC)认可和认证机构采信的检测报告。

  选择检测机构的要点有三个:一是被认可的检测资质范围要全;二是检测结果要准确;三是在客户端具有影响力,就是客户认这个机构出的报告。另外,专业技术能力(特别是标准解读能力)、报告出具周期、服务质量水平、检测费用也是选择检测机构的重要维度。

  在照明标准解读方面,以下两家检测机构是国内权威,北京电光源研究所有限公司——全国照明电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24、TC224/SC1、TC224/SC4的秘书处所在单位,上海时代之光照明电器检测有限公司——TC224/SC2的秘书处所在单位。

  再做一个强调,企业在送检或送测之前,一定要确认检测机构的资质范围,可通过让机构提供资质文件或到相关认可机构的网站上查询。

4.2.2  国内检测机构的资质查询

  可登录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https://www.cnas.org.cn/)检索查询。

4.2.3  国外检测机构的资质查询

  可通过IECEE网站(https://www.iecee.org/)和NVLAP官网(https://www.nist.gov/)等进行检索查询。

4.3  在实施认证前做好充分的技术评审

4.3.1  概述

  在实施认证前,首先要根据客户需求或自身需要确定要做哪些认证,明示的或隐含的需求是否都有得到识别(如,指定的认证标准,指定的认证检测机构),认证周期、费用和样品数量等。

  其次,要对照相应的认证标准、认证规则和程序,做认证的符合性判断/技术评审(详见4.3.2和4.3.3),即产品或体系或服务是否能通过认证,在对符合性判断存在疑问时,应寻求认证机构的帮助(应做好保密措施),必要时还应与客户做进一步的确认。另外,有些企业在进行技术评审时,单靠企业内部人员的经验,这很容易导致评审结果错误,而造成重大的认证损失。

  需要指出的是,基于认证机构协助的符合性判断/技术评审也存在耗费时间、影响进度等问题,但作为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其能最大程度地避免认证失败,并能提高认证一次通过率。在认证申请前期发现问题,也能有效减少资源浪费和成本损失、缩短认证周期,对预防质量缺陷[7]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综合各方面的情况,拟定可合作的认证机构,并与机构就认证标准、周期、费用、样品等做好确认。

4.3.2  技术文件的评审

  技术文件是认证的重要支撑,经验丰富的认证机构工作人员,往往通过审查技术文件(包括完整性、适应性、有效性)即可初步判断产品或体系或服务的符合性,并提出相对专业的改进意见,这极其有利于认证工作的顺利完成。

  由于存在对标准的理解上的差异,企业的认证工程师还应充分评估第三方认证机构给出的评审结果的正确性。必要时,做多方验证。

4.3.3  样品的评审

  样品评审是技术评审的重要一环,一般来说,若条件允许,建议企业的认证工程师和研发工程师带上样品直接到认证机构与机构的工程师做当面的评审,这包括样品的预期用途与使用环境、在哪些市场销售、依据的标准、额定的工作电压与工作温度、结构特点、性能指标、关键件的认证信息等,这将能非常快速地让机构工程师做出相对正确的符合性判断。若条件不允许,可通过视频、邮件等方式进行,优先推荐视频。

4.4  抓住新认证的市场机遇

4.4.1  碳中和与碳标签

  为应对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委员会一系列公约(包括《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巴厘路线图》和最新的2015《巴黎协议》)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设定了碳中和目标,企业与消费者自愿参与减排行动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我国更是于2021年3月5日提出了“3060”目标(对于二氧化碳的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相关的认证也愈加火热。

  碳中和是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与从大气中去除的二氧化碳之间的平衡状态,即通过计算排放主体在某段时期内由于生产、交通、运输等活动产生温室气体排放量,然后以植树造林或购买经认证的碳减排量等方式把这些排放量抵消掉,从而实现排放主体“零排放”的目的。

  碳标签,就是把商品在生产过程中所排放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产品标签上用量化的指数标示出来,以标签的形式告知消费者产品的碳信息。随着人们对低碳认识的提高,这个标签会产生一种无形的消费导向,即碳排放低的产品会更受消费者青睐。对企业来说,这注定是一场无法逃避的低碳竞争。

  要想抓住碳中和认证的机遇,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能源管理体系和碳资产核查机制,通过节能减排、光伏发电、植树造林、产业链协同、购买碳排放指标等途径来实现碳中和,从而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可开展碳中和相关认证的机构包括中国质量认证中心(碳中和认证、低碳产品认证证书、碳足迹核查报告)等机构。其中,碳中和认证依据的标准是ISO14064-1。

4.4.2  中国绿色产品认证

  (1)绿色产品的定义

  GB/T33761—2017《绿色产品评价通则》中3.1,绿色产品:在全生命周期过程中,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或危险小、资源能源消耗少的品质高的产品。

  (2)中国绿色产品标识认证信息平台

  与中国绿色产品相关的信息(如政策法规、产品名录、认证机构名录、证书查询、国际经验等),可登陆中国绿色产品标识认证信息平台查阅(http://www.chinagreenproduct.cn/gpia/front)。目前共有12类产品,暂不包括照明产品。

  (3)国家标准《绿色产品评价照明产品》照明产品绿色评价的国家标准20202652-T-607《绿色产品评价照明产品》正在制定中(审查阶段)。预计该标准发布实施后,照明产品的绿色产品认证即可开展,相关企业可提前做好准备。

4.4.3  植物灯认证

  植物照明作为市场新兴产品,为企业拓展市场带来新机遇。在全球疫情引发的食物供应短缺等因素推动下,我国植物照明产品出口同比大增,认证需求也越来越多。据测算,2026年全球植物照明LED灯具需求将达到70亿美元。

  相比于常规的照明灯具,植物灯的功率会比较大、电压也较高,灯珠的光谱也很特殊。对于积极布局植物照明的企业来说,美国DLC官网(https://qpl.designlights.org/horticulture?search=&dlc_session_id=&dlc_last_company_id=)有较多信息可供参考。

  目前植物灯的认证主要有美国DLC植物灯认证和中国CQC植物灯认证。DLC认证目前按TechnicalRequirementsforLED-basedHorticulturalLightingVersion2.1实施。DLC推出的植物灯V3.0版,预计会在2023年1月2日生效。



5
结语

  总而言之,我国照明企业要想在日益激烈的全球化竞争中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最简单、最有效、最省钱的方法就是做认证。


参考文献:

[1]林建玲.运用认证认可手段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J].中国科技博览,2015(10):1.

[2]孙玉丽,杨林,杨晓玉.产品认证的功能和价值[J].中国安全防范认证,2015(3):70-74.

[3]张纯茂,张圣光,邢丹.体系认证助力企业扬帆远航[J].中国船检,2015(9):114-117.

[4]张德华,亓庆峰,刘勃.先进质量方法在企业的实践及应用[J].中国质量,2012(3):46-48.

[5]黄契.解决全球质量问题的终极答案:国家质量基础设施[J].中国标准导报,2016(2):62.

[6]陈岳飞,叶紫青.加强国家质量基础建设提升市场监管效能[J].中国检验检测,2021,29(2):6-9.

[7]马琪,张亚琴.质量与“零缺陷”管理[J].船舶标准化工程师,2015,48(5):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