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全至科技创新园位于深圳宝安区沙井街道的北部。沙井街道地处深圳市西北部,珠江口东岸,东邻光明新区公明办事处,南靠福永街道,西濒珠江口,北与松岗街道相连。借助地理优势和便捷的交通路网,沙井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至二十一世纪一十年代初蓬勃发展了低端制造产业。
随着经济产业的发展,沙井从乡村面貌逐渐变成遍地是工厂和农民房的城市空间。大量工厂的建设吞噬原有优美的湿地和农田。这些低端制造产业衍生的工业园区粗暴迅猛地在城市边缘无序扩张。无论是工业园区内部,还是园区的外部城市空间都形成单一和消极的场所。人性化的诉求让位于高效的生产方式和最大化的资本逐利。厂房及宿舍也只是廉价的并且能快速建造的“豆腐块”形式的建筑类型。除了物理环境变化之外,经济快速发展也影响着沙井人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和观念。新的居住空间、商业空间和城市公共空间缺少对城市肌理脉络和传统文化生活的梳理与回应。此外,国家的产业升级政策宣告进入后工业时代,成本上升迫使低端产业外迁,老工业园区需通过升级改造来满足新的社会和市场需求。
全至科技创新园则是在这时代背景下生成的典型工业园区。改善提升原有建筑空间和环境品质,并创造积极的城市公共空间和人性化场所。同时,设计希望通过绿色人文空间的重塑,营造与沙井当地相融合的建筑空间和社区氛围。
面对过去二三十年的城市化进程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以及沙井丰富的人文传统在快速经济发展中慢慢被遗弃,园区的改造希望用设计去重构建筑、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传统文化通过新的载体融进当代人的生活方式。改造中引入公共功能成为重要实现手段,公共功能包含了茶饮店(以茶饮构建现代公共生活)、独立家居品牌店(倡导自然而质朴的美学和家居生活)、美术馆(用艺术去滋养人的精神世界)、社区中心(知识分享作为媒介的社区营造)、种植平台及体验馆(用活力场所去传承传统种植文化)、全至会馆(集合各种交流活动的屋顶花园)、公寓共享客厅(连接人和连接家)。
社区中心充作周围环境的建筑,以知识分享为媒介的社区营造,以“书吧”为其主线贯穿起多种业态,不同的功能空间围绕“书吧”相互穿插、交融与渗透。它是一个开放性的复合型的设计题目,空间功能的设定并不是追求限定的结果。建筑师将阶梯空间、斜坡式垂直交通系统、空中连廊插入室内后,人能在其中或奔跑,或躺卧,或看书,或聚会,使用者主体的运动带来的整体印象是连读更新的,通过群体或个体活动营造场所感和共同价值,人们不自觉地成为继建筑师之后的另一位空间的创造者。反过来建筑师从人们的空间互动中窥探出社区空间的多样性,或许能成为建筑师日后研讨人与社区多样性的有趣的记录。灯光设计师作为专项设计方向,在项目设计过程中紧密而又在第三者的角度观察建筑师的设计思想与空间之间的关系。
思考光线
每个社区中心都是一个“小社会”,全至科技思考一个开放性的社区共享空间所需要的是怎样的灯光氛围,全至科技始终希望它能给人吸引的愉悦的空间氛围。它面对的群体更多样化,不同的年龄层、生活背景、到来的目的等,使得每个人对于空间的功能需求和光线需求都不一样。
全至科技梳理复合型的社区中心所需要的灯光后,提出了灯光设计的方向:
1、全面而均匀的灯光是设计的大前提;
2、对比性的灯光,满足不同的视觉任务需求及空间功能需求,从中可以利用照度进行对比、色温进行对比;
3、结合室内设计结构创造光的多样性,运用不同的照明方式,水平面照明与垂直面照明相辅相成。
建筑设计上致力将天然采光引入室内,由于基地的限制,室内空间的深处及一些围合的空间需要人工光补充光环境。室内的色调以大块面黑色墙漆、灰色水磨石地面搭配暖调木材质,从中考虑整体光环境的色温基调,一方面这种色温要比3000K要稍冷,能避免暖光在表现深色材料时产生的陈旧的视觉感受,视觉上更精神。另一方面越冷的色温在深色调的空间内使用则凸显了冷峻的空间感受,这种色温并不合适于社区中心。于是,全至科技选定3500K色温介于冷暖之间的通透光色为空间的主基调。
在公共建筑的灯光设计上,全至科技的经验是把控好整体光环境的基调与照度需求,重点突出垂直立面与带有视觉任务的水平面对象,才能在大体块的公共建筑空间内提升视觉层次。从整体上规划光环境,而不拘泥于某一个视觉对象,对光环境的营造才能一气呵成,大匠运斤。
公共区域通过利用层叠的版块结构作为天花照明模块,成为主要照明设备,满足环境照明需求,形成全面而均匀的环境照明。版块上嵌装的线形灯条通过照度计算模拟确定数量与位置,形成视觉韵律。得益于灯光设计师的配合,在灯光设计师的协助下,建筑师可以尽情发挥对空间美感、韵律的追求,可以随心所欲的对线形灯进行排列组合。
天花模块同时搭载多折臂轨道射灯,对水平面上提供任务照明与重点照明,成为对比性灯光。轨道灯隐藏在版块之上,探出的灯头对重点对象进行高空投射,整体上能保持天花的干净利落,在后期的现场调灯时充分体现这一天花模块系统设置的灵活性。
建筑师倾向使用天然光色为物品的展示照明,于是全至科技设定使用4000K自然光色温作为立面照明,在大面积的3500K色温下,局部立面使用4000K,在色温上达到一定对比效果。
全至科技知道视线在垂直40°的范围内是最敏感的可视角度范围,强调可视角度内的背景照明强度是创造垂直面照明的首要考虑关键。在社区中心这一项目内,全至科技使用更多的手法是结合实际的空间条件对立面进行洗墙照明和擦墙照明,以求做出均匀的光立面。
通过对灯具类型的选择、室内结构与灯具的紧密配合的手段,满足了建筑师提出的建筑灯光一体化的要求。
后记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建筑师设置大面积玻璃幕墙,将室内外连接沟通在一起,靠近幕墙的区域穿插一座优雅的旋转楼梯,建筑师冀望它能成为建筑的景观,在夜间被照亮后,从建筑外观看能成为串联起整个建筑首层的水平关系。全至科技从幕墙上设置灯光对旋转楼梯进行投射,打亮旋转楼梯侧面,让它能被照亮,形成夜间的风景线。
当一座建筑成功打动到人时,全至科技通过敏锐的情感来体验建筑氛围。把建筑物作为一个纯粹的体块来设计,之后,把光放进来,就像在凿空洞穴一样,仿佛光是渗入其中的一种新体块。
广州重构视觉设计有限公司
地址:广州黄埔区黄埔大道823号居然之家家居生活mall七楼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