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作为城市最好的媒介,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探索智慧城市光环境的更多可能,打造良好的城市人居光环境,成为城市更新重要的一环。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上海市政总院)不懈努力,致力于在市政建设工程上精益求精、在智慧城市更新上倾心打造,把城市“变的更好”,人与城双向奔赴,推动城市高质量健康发展,为人们创造幸福美好生活。
本期照明有约,我们有幸跟随上海市政总院副总工程师陆继诚先生深度了解他与上海市政总院的奋斗历程,铮铮岁月,投身在城市更新发展中,打造城市新文明、新气象、新姿态,借助设计优势、科研优势、创新优势,上海市政总院以70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为城市更新发展添上“厚重”的一笔,绘出一幅幅新城展新貌的壮丽篇章。
很多事和人,相遇就是一种缘分,您是如何与上海市政总院结缘的?这些年,在您的眼中上海市政总院是什么样子的?
陆继诚先生: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八大市政院这一,目前,也是体量最大的市政设计院,除了传统的给、排、道、桥、水利等行业的项目设计外,在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开发、管廊、智慧城市等方面也有不俗的成绩,产业链方面,我院已经从设计、咨询单一业务,向规划、咨询、设计、EPC总承包及智慧运营管理等全产业链方向转化。
作为恢复高考后前几年的大学生,我有幸享受到了国家统一分配的政策,毕业分配到上海上海市政总院,成为一颗螺丝钉,在上海市政总院工作了近四十年,成为国家高速发展的见证者和参与者。
宁波三官堂大桥及照明工程
作为上海市政总院的副总工程师,您是如何将工作有条不紊的开展的,工作的重心侧重在哪些方面?
陆继诚先生:设计院的副总工程师,是一个特殊的职务,虽然是干部,但本质上还是设计者,作为总院副总工程师,我的重心工作是大中型项目的电气自控专业的策划、中间评审和审定,以确保项目的质量能够符合我院的质量方针;另外,总院的专业技术管理工作,也是该专业主管总工程师的职责。
南宁邕江沿岸夜景照明工程
站在工程师的角度,您是如何理解城市更新的?您认为行业如何在城市更新实践中发挥更大的价值?相比其他核心城市,上海的城市更新有哪些特别之处?
陆继诚先生:我个人认为,随着国家的发展,城市建设的增量需求在减缓,而存量设施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差距将逐步增加,城市更新由此成为国家发展的一项战略规划。
上海城市更新方针是:以更高质量的城市更新,推动城市在存量更新、功能提升、布局优化、公共服务健全完善以及新老城区联动协同等方面不断实现新突破新进展,更好服务现代化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
上海的城市更新方针,方向比较明确,比较务实,为我们城市的建设者门提供了方向和思路。
您认为在城市更新建设中,上海市政总院担负着什么样的责任?又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和价值?
陆继诚先生:上海市政总院有近70年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验,在这70年中,上海市政总院创造了无数第一,获得无数荣誉,始终站在国家建设的前沿,今天,城市建设的形式出现了变化,但其内涵并没有变,让人民的生活更美好,始终是城市建设的目标,因此,上海市政总院在新的形势下,将进一步发挥我们的设计优势、科研优势、创新优势,探索新的解决方案,新的发展增长点。
宁波中兴大桥及照明工程
城市更新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在迈向智慧化的时代,您认为在工程项目中如何能更好应用智慧化?
陆继诚先生:作为设计工作者,如何跟上智慧化时代,我认为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自身工作,如何将层出不穷的智慧化理念、智慧化工具、智慧化产品应用到我们的设计方法中、施工管理中、运营管理中;另一方面,将智慧应用到设计工作中,为我们的客户创造价值。当然,这一切,还在探索中,还需要我们大家一切努力。
上海浦东黄浦江沿岸景观亮化提升工程
您认为随着城市更新进程加快,行业市场环境会有怎样的变化,如何去适应或挑战这种改变?
陆继诚先生:国家推行城市更新战略,建设的需求必然发生变化,以往的功能需求将向民生需求转变,以往单一的建设主体向多方参与转变,设计部门因此需要由解决客户需求转变为寻找切入点、寻找客户群,同时,精细化、低碳、绿色在建设中的权重将进一步加大。
随着城市更新发展和大数据的应用,智慧路灯、综合杆的应用推广成为行业热门话题,对此您有哪些看法?
陆继诚先生:我国经过多年的高速发展,我们对资源的认识也越来越成熟,空间将成为稀缺资源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IT的发展,为城市管理的精细化提供了可能,道路作为城市血脉,覆盖了整个城市,必将成为这些设施的主要载体,可以想象,随着城市更新发展和大数据的更多应用,道路上将搭载更多的智能设施,整合优化这些设施,更合理的利用有限的空间资源,成为新阶段道路建设、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课题,而均匀布置道路上的路灯杆无疑成为一个很好的载体,智慧路灯的理念应运而生,其内涵也由路灯的智慧控制、智慧维护、智慧管理向智慧城市管理拓展。
但是,新的理念,一定与现有的管理模式、固有思维等有冲突,新理念的推广实施,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新阶段的道路建设、改造,就出现了综合杆的概念。简单来说,智慧路灯是方向,是未来,它将进一步解决智慧城市管理越来越多的场景带来的增量问题;综合杆着眼于落地,着眼于现有和可预期的场景及其设施,主要解决存量问题。
上海苏州河华政段亮化工程
赛尔传媒与上海市政总院联合策划的“多杆合一,整合前行”主题论坛活动将于9月份举办,举办这个活动的初心是什么?希望取得什么样的成果?
陆继诚先生:正是因为新的理念与现有的管理模式、固有思维等有冲突,其推广实施就会遇到很多问题,作为一家设计单位,我认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一方面,我们牵手上游的建设单位、运营单位、管理单位,另一方面,我们牵手下游的厂商,不同的单位,不同的管理模式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产品又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大量的可能性。
这次活动,将使上下游在这里进行融合、碰撞,是先行城市总结经验、后来城市了解学习的平台,通过这样的活动,希望能够统一认识,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在今后的道路建设中,找到适合自己城市的最佳解决方案。。
不同人群需求不同,不同管理部门的管理角度也不同,您认为在综合杆的落地与应用过程中有哪些困难呢?
陆继诚先生:搭载在综合杆上的各类设施,其管理主体不同,综合杆要落地,必然与现有管理模式有矛盾,因此综合杆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管理问题,今后,综合杆将成为一个公共资源统一管理,如何找到一个合适的管理模式,也是本次活动的一个探索课题。
上海杨浦大桥灯光亮化和滨江景观提升改造
您在上海市政总院工作期间的感受和收获是什么,您觉得哪些词可以代表您心中的上海市政总院?
陆继诚先生:在上海市政总院工作多年,收获和感受都很多,对于上海市政总院我想到了这些词:
前沿:国家的高速发展,使我们的城市建设站在世界的前沿;而设计又往往站在建设的前沿;
创新:创新是我们站在前沿的保证;
国家队:总院的国家队战略,使我们的企业站的更高,看到更远,也使我个人得益匪浅;
落地:设计工作最大的优势,就是落地,所有的理念,只有落地,才能证明其价值;
发展:近四十年的设计工作,看到了国家的发展,上海市政总院的发展,我个人的发展。
陆继诚,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总院智慧水务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注册电气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务院特贴获得者。
1986年7月毕业于同济大学电气系自动化专业,同年进入上海市政总院,长期从事市政工程的电气自控设计和研究,承担了上百项项目的设计、咨询、校审等工作;
参与或主持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高速磁浮交通技术重大专项磁浮交通适用性研究-适用性模型、建设部水专项城市排水管渠数字化诊断、清淤设备及修复材料产业化研究等科研课题;
参与或主持《城镇综合管廊监控与报警系统工程技术标准GB/T51274-2017》、《城市道路交通设施设计规范GB50688-2011》等规范的起草工作;
编写《污水处理厂改扩建设计》、《净水厂设计》、《污水处理厂设计》、《实用电气工程设计手册》等有关章节;
在上海市黄浦江上游引水二期工程等多项设计中获得全国优秀工程设计项目银质奖、铜质奖等奖项。